“奧運年”歷來都是運動品牌們賺得盆滿缽滿的“豐收年”,但2012年的日子卻不那么好過。李寧、安踏、特步等一批上市體育用品企業(yè),2012年最新訂貨會數據、庫存積壓數、計劃新開店鋪等均處于近年來的最差水平,一些品牌甚至不惜用裁員來降低成本。國產運動品牌增長陷入困局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。
據媒體報道現在價格戰(zhàn)是用
李寧的價格買
耐克、
阿迪達斯,用
安踏的價格買李寧,用地攤貨的價格買
匹克、特步、
361度,如此之大的折扣力度,不難看出各品牌庫存壓力的巨大。大量的庫存不僅占用了資金,隨著時間的推移,庫存商品的價值越來越小,品牌商們不得不加大力度打折出售。庫存問題僅僅是本土運動品牌冰山一角,營銷策略,創(chuàng)新能力,文化內涵等等問題都是本土品牌能否發(fā)生存發(fā)展急需解決的問題。
體育品牌瘋狂擴張市場所埋下的“炸彈”將一個個引爆,體育品牌的倒春寒已來臨,就看誰能挨得過去了。
業(yè)績低迷庫存高企 國內運動品牌危機重重
“瘋狂”擴張的后遺癥——本土運動品牌陷入增長困局
2007年-2009年集中上市的本土運動品牌企業(yè)新增門店數合計達到近2萬家,2009年末終端數量較2006年末增長了近2倍。瘋狂擴張的背后,暴露出來的卻是規(guī)模增速下滑、市場集中度偏高、存貨高企等種種問題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多家上市企業(yè)調低2012年銷售預期,甚至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。
行業(yè)亂戰(zhàn) 價格戰(zhàn)渠道戰(zhàn)如火如荼——本土品牌“前有強敵,后有追兵”
耐克和阿迪達斯過去很少有一兩百元價位貨品,現在有很多可以挑選;國內二三線品牌則常常一百多元就可置辦一身行頭。本土運動品牌的競爭態(tài)勢發(fā)生了變化,安踏在營業(yè)收入上超越了李寧。目前本土品牌面臨的困境是‘前有強敵,后有追兵’,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,本土品牌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并沒有很好地成長起來。
去庫存之路仍漫漫 面臨淘汰賽——輕資產模式之累 控成本在即
在全球競爭中,李寧公司等中國體育產業(yè)業(yè)者為了避開耐克與阿迪達斯的夾擊,放棄高端產品,全力進攻中國的中產階層的中端消費;沒想到市場往兩邊擠壓,高端與低端都被耐克與阿迪達斯搶走了,如今中國體育產業(yè)面臨庫存危機。黃金十年過后,中國體育用品行業(yè)已進入調整期。在這場本地運動品牌的淘汰賽中,最終會由目前的10至20家品牌,集中到5至6家。
經營模式存重大問題——品牌商—批發(fā)商—零售商模式暴弊端
這種模式對市場供需反應遲緩且不準確,常會造成代理商訂購較多商品以備斷貨,品牌商也儲備較多的商品以備補貨,這就會形成需求被放大的“假象”。過去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期,這個問題并不明顯,但當行業(yè)寒冬來臨,庫存壓力就會一下子變得十分尖銳。而像ZARA、
優(yōu)衣庫等快時尚
服裝品牌都是從品牌商直接到零售終端,效率高、成本低、靈活性高,且不易形成庫存積壓的現象。